科技资讯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跻身前十       9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报告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大方面,对全球139个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共设置了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和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7个领域,共21个二级指标和78项细分指标。   报告显示,中国较去年排名上升一位至第10位,在研发支出、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方面持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共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首次跃居全球之首,北京(第4位)、上海—苏州(第6位)集群位居前十,是全球专利申请、科技创新及创业投资的热点区域。   指数显示,以中国、印度、土耳其为首的一批中等收入经济体排名持续攀升,17个中低收入经济体的表现超出其发展水平预期。报告称,2024年研发增长率降至2.9%,低于前一年4.4%的增幅,是2010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预测,2025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2025年GII勾勒出全球创新版图,显示GII中进步最快的正是那些将创新视为韧性、增长和竞争力的根本引擎的经济体。本年度GII既展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也揭示出各国在充分释放其创新潜力方面仍需应对的挑战。它提醒我们,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政策、有意义的投资和跨部门协作来获得支持和培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 (记者操秀英) 来源:科技日报
  • 聚焦人工智能 共促数贸发展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举办       数字贸易作为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的新形态,通过拓展贸易边界、创新贸易模式、赋能贸易主体,正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9月25日至29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在浙江杭州举办。   “数字贸易是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打造贸易强国的重要支柱。”在国新办9月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本届数贸会围绕数字贸易核心优势,不仅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注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将设置1个“未来科技竞技场”主展区和7个特色展区,发布百余项中国首发、亚洲首秀、全球首展,集中呈现生成式AI、多模态感官交互等尖端技术、产品;举办30余场产业和投融资对接活动,让与会者“触摸科技、感知未来、抢占先机”。   截至目前,参展商数量超过1700家,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商占比超过20%,包括70余家全球500强企业;国际客商超1万名,较去年增长54%;主宾国阿联酋和印尼将开设国家馆,系统展示数字经济发展成就。   “我们还邀请了3.5万名专业客商到会采购,比去年增长16%。现已征集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意向订单超40亿元。”浙江省副省长卢山告诉记者,本届数贸会将首次推出“数贸创投日”,面向全国遴选百余个数贸科创项目和百家全球优质创投资本开展精准对接。   “丝路电商”是助力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新渠道,“做电商找中国”已经成为多国共识。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负责人王鹏飞介绍,在数贸会期间将举办“丝路电商日”,包括产业对接会等3场会议、“丝路电商”走进杭城和“丝路云品推荐周”两场活动,以及“丝路电商”主题展览。其中,电商合作机制联络员会议是首次举办,将邀请伙伴国共同研究深化合作的务实举措。   卢山表示,本届数贸会进一步突出“数字贸易与AI深度融合”这条主线,聚焦人工智能,展示一大批全球领先的算力设备、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呈现医疗、教育、文娱、交通、建筑等领域超百个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将配套举办机器人创新大赛、电子音乐节等系列活动,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人工智能最新成果。   本届数贸会专门设立数字文娱展区,集聚218家文化“新三样”参展单位,将首发10余款网游、网剧、网文新产品,积极推动文化“新三样”产品“扬帆出海”。   “人工智能让文化‘新三样’成为数字贸易新亮点,正深度嵌入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卢山透露,今年数贸会上,将集中展示“AI+文化”的新产品、新场景。现场可以看到《黑神话:悟空》的下一个系列《黑神话:钟馗》的超高清预告片,以及《黑神话:悟空》最早的设计原稿、人物像等周边艺术产品,感受人工智能加持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的新魅力。浙江音乐学院和敦煌文旅集团将联合展出利用AI技术1∶1还原的榆林25号窟,用数字艺术形式再现壁画场景。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众多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杭州市市长姚高员介绍,本届数贸会将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的前沿应用,客商和观众可以在现场体验机器人家政、AI数字陪跑、VR大空间等互动项目。创新推出元宇宙湖滨虚拟街区、推广文三街数字生活街区等数字消费综合体验场景,充分挖掘数字消费新潜力。   姚高员表示,要推动数贸优品与数字消费需求精准对接。本届数贸会将从数字文娱、数字康养、数字家居等领域精选100个数贸优品,推出“十大数贸精品”,通过现场集中展销、全网直播展示,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数字消费爆款。9月1日,电商平台线上运行“杭城好物·数贸优品”专区,同时在全市各大商圈、商业综合体设置“数字消费专区”,让更多数字产品走进市民日常生活。   (记者 董蓓) 来源:光明日报
  • 新技术新成果集中亮相2025年服贸会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10日在北京首钢园开幕,众多新技术新成果集中亮相。   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聚焦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将举办13场主题论坛、82场专题论坛、81场洽谈推介活动,260余位境内外部长级嘉宾、国际机构负责人等将参会交流研讨。此次大会还将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等报告。澳大利亚、德国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其中2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主题展设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服贸会首次在首钢园“一址举办”,通过40余项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打造服务消费新业态;同时还将举办艺术表演、消费市集、体育赛事、交流酒会等文商旅体融合的多元化活动,促进服务消费、服务贸易和服务投资融合发展。   展会吸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其中包括沃尔玛、阿斯利康、毕马威等企业,展览展示整体国际化率超20%,覆盖26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科技赋能与数智领航成为各专题展区的核心亮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围绕5G、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展示数字服务贸易和高精尖产业的创新成果;金融服务专题展以“数智驱动 开放共赢”为主题,全方位呈现中国金融业在数字化浪潮下的创新活力与开放姿态。   在展品方面,113家企业将发布198项新产品新成果,涵盖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国内首款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业光量子计算机等,充分展现服务贸易的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 (记者华凌) 来源:科技日报
  •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0万件 位居全球第一       9月11日,以“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开幕。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会上介绍,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已经达到50万件,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速达23.1%,远超全球平均增速。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同时,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国际进出双向繁荣、势头良好,其中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016年的2.1万件增加到2024年的5.2万件。来华申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的国外企业数量也稳步提升。   截至2024年底,已有95个国家和地区在华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40.7万件,占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有效量的43.7%,这充分彰显了国外企业对中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 张鸣) 来源:人民邮电报
  • 我国拟修改网络安全法       8日,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此次修改重点强化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加强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有机衔接,科学设置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不同类型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网络安全法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自2017年6月1日施行以来,对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护各方主体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瑞贺表示,适应网络安全新形势新要求,加强与网络领域相关立法的衔接协调,对网络安全法法律责任制度作出修改完善,加大对部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是必要的。   在完善不依法履行网络运行安全保护义务行为的法律责任方面,修正草案区分造成大量数据泄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丧失局部功能等严重情形,以及造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丧失主要功能等特别严重情形,参照数据安全法有关规定,提高罚款幅度。   结合近年来网络信息内容违法行为执法实践,修正草案对网络运营者发现网络违法信息未依法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或者不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的行为,完善处置处罚措施;对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特别严重后果的违法情形,加大处罚力度。(记者李睿宸) 来源:光明日报
  • 我国正在制定84项人工智能国家标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在9月9日召开的2025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已经发布30项,正在制定的有84项,基本覆盖了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和安全治理这些核心板块,为产业健康发展“铺好了轨道、筑稳了地基”。   她进一步介绍,尤其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还有钢铁、电力等传统行业应用方面,新发布了10项国标,立项了48项技术文件,标准正加速牵引创新走向落地。   “这些标准,实实在在成了产业的‘导航仪’和‘加速器’。”王秋苹举例,比如,“AI服务器性能测试方法”“异构加速器统一接口”等标准,把算力测评和软硬件接口统一起来,真正夯实了国产AI生态的根基。再比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方法”标准,就像给内容安全竖起“警示牌”、筑牢“防火墙”,为技术应用划出伦理底线。   王秋苹还表示,中国牵头立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处理指南》国际标准,正在把“中国方案”变成“世界语言”,为全球AI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对于机器人领域,王秋苹介绍,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已经发布国家标准126项,还有41项正在研制。覆盖工业、服务、人形、教育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基础通用、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行业应用”五位一体的标准框架,有力支撑了整个产业规范发展。   王秋苹认为,最近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说明人工智能正在为机器人“装上大脑”、“赋予灵魂”。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已经不再是科幻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新风口”。   她进一步表示,“我们现在正全力推动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研制,接下来还会重点攻关人形机器人安全、驱动技术、数据利用等标准,给机器人产业插上‘标准的翅膀’,助力中国机器人飞得更高、更稳。”(记者 王文博) 来源:经济参考报
  •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覆盖四十一个工业大类       本报北京9月7日讯(记者李芃达)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6日在沈阳开幕。会议以“数启新章 智造新质”为主题,汇聚全球行业精英,聚焦典型场景落地、产业生态共建与跨境协同协作,务实探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路径,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介绍,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逐步打造了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DT(数据技术)“4T融合”的技术产业体系,融合应用拓展至国民经济全部41个工业大类。   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以体系化为特色优势,坚持适度超前,加强统筹布局,持续优化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以时代化为内在动力,坚持协同联动,把握人工智能关键变量,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行动。以融合化为根本要求,坚持分级分类,立足工业、面向工业、服务工业,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的赋能赋值赋智作用。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认为,人工智能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工业互联网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两者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将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激发融合应用活力,释放要素价值潜力,为推进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创新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025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同期举办。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发布了《擦亮5G工厂中国品牌 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报告。   报告显示,《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发布以来,通过实施梯度培育政策,全国5G工厂建设呈现出“数量扩张”“质量提升”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5G工厂名录中项目数已达1260个。多地陆续出台支持政策,行业分布更趋全面,各类企业广泛参与,供需合作持续深入,典型场景普及深化,质量效益价值凸显,国际影响不断提升。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卿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5)》。报告从全球趋势、政策措施、产业发展、融合应用、生态环境5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全球工业互联网深化演进,我国工业互联网政策持续发力、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数智赋能加速推进、产业生态日益繁荣的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基础、应用场景、现实需求均已发生深刻变化,立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的趋势,报告提出“三云一网、数智驱动”新型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思路,将为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路径借鉴。 来源:经济日报
  • 首个全国科普月将组织六大版块活动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把‘科普日’提升为‘科普月’,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这是增进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在9月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冯身洪介绍,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中央国家机关参与部门增加了30多个,全社会科普活动大幅提升,参与面大规模拓展。   “全国科普月的前身是连续举办了22年的全国科普日。从‘日’到‘月’,不仅是活动时间的延长,更是活动内涵的重塑。”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说,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将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六大版块活动,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   倪志宇将科普月的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聚焦科技前沿,激发创新动能,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园区、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将面向公众开放。二是多元主体参与,凝聚广泛合力,全国科普月平台网站已汇聚各地活动超过10万场。三是彰显为民初心,突出科普惠民,系列科普地图、科普研学路线陆续发布,全国百家科技场馆“科学之夜”持续举行,200多场科学大师剧火热上演。四是注重创新示范,引领科普风尚,科技馆与高校、科技企业共创的“科普创新实验室”,首次集中推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创新展品。五是线上线下融合,掀起科普热潮,如“科普中国”平台联合学习强国、微博、抖音等18个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科普联合行动等。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周德进透露,为配合今年全国科普月,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全部开放。此外,中国科学院将组织不少于100位院士走进西部地区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   科技部九司司长刘育新在会上提到,“十四五”期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完善科普工作的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推动建设重大科普活动载体,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目前,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额达到215.06亿元,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共计215.62万人,全国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共计1779个。“全国各类科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刘育新说。(记者 刘 垠) 来源:科技日报
  •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至2026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即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行动方案》还提出,到2026年,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围绕上述目标,《行动方案》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深挖需求潜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方面细化16项具体举措。   例如,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撬动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挥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纽带作用,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认为,在增量政策的强劲推动下,电子信息制造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新技术、新热点的加速涌现,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带动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相关部署紧抓市场回暖机遇,加快推动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升级。同时电子信息制造业是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产业,融资需求较大、回报周期长,相关部署有望推动产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进一步丰富金融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支持手段,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陈渌萍表示。(记者 郭倩) 来源:经济参考报
  • 营收总额达43.05万亿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       新华社沈阳8月28日电(记者丁非白、范思翔)全国工商联28日在辽宁沈阳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结果显示,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前三。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第27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共有6379家2024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其中营业收入前500位的企业为“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根据调研结果,此次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3.05万亿元,整体规模持续提升。民营企业500强户均营业收入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共105家,较上年增加8家;361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同时,民营企业500强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增长6.48%。   在发展方式和创新活力方面,民营企业500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细分领域,并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民营企业500强中实际填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拥有72.16万件有效专利,增长8.23%。   民营企业500强社会贡献持续彰显,纳税总额达1.27万亿元;就业总人数为1109.12万;65.40%的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在乡村产业振兴、开展公益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消费帮扶和就业帮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79.00%的企业参与社会慈善捐赠活动,捐赠总额为104.76亿元。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