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省科协举办“提升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有效提升科协组织的科技服务保障能力和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根据省委组织部统筹安排,省科协于6月23日至25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提升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省科协副主席王一凡,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此次培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新《科普法》贯彻、科普中国落地应用、科普体系建设等专题,通过专家讲座、视频教学、交流研讨等形式,帮助学员系统掌握科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有效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培训期间,还组织学员在1930冰山工业文化展览馆和甘井子区魅力社区开展现场教学,研究产业资源科普化模式机制,交流推广社区科普工作经验。 各市科协分管负责同志和科普业务负责同志,科技馆体系负责同志,部分县(市、区)科协负责同志近60人参加了培训。
  • 辽宁省创新方法解题培训走进盘锦 为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助力打好打赢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期间,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辽宁省科学技术馆、盘锦市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创新方法研究会、辽宁省石油石化学会联合承办的“2025辽宁省创新方法解题培训活动”于6月11日至13日在盘锦市举办。来自全市4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7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培训。 培训邀请了省创新方法讲师团两位专家从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征、如何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训练、TRIZ基本理论等方面进行讲解,通过理论讲解与项目解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员分组开展具体案例分析与模拟解题训练,有效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课堂上互动频繁,学员们就各自领域遇到的技术问题踊跃提问,专家现场予以针对性解答,进一步加深了学员对创新方法应用及实践的理解。 下一步,辽宁省科协将持续开展创新方法普及培训、理论进阶培训和深层次解决技术问题培训。培训成果将通过创新方法大赛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优秀项目将推荐参加国家级创新方法大赛,促进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赴沈阳采油厂开展科普义诊活动 6月8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公众麻醉科普支队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团队,走进沈阳采油厂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生产一线,切实为员工健康保驾护航。此次活动吸引了120余名员工积极参与。 活动现场,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团队携手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专家,开展多学科联合科普义诊。专家们围绕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慢性疼痛、失眠防治及急救知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员工提升健康意识。此外,专家们还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义诊服务,针对个体情况给出个性化诊疗建议,详细解答用药、饮食及生活习惯等问题,引导员工树立科学防病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为一线员工提供了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更体现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的落地实践。未来,医院与企业将继续加强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职工享受到“家门口”的健康服务,共同构筑守护劳动者健康的坚实屏障。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心血管疾病医工融合专委会召开“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学术会议 6月10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心血管疾病医工融合专业委员会在沈阳召开2025年第一次学术会议。本次会议以“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重点探讨统计学方法在临床研究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实践与进展。来自省内相关专业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主持,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学院生物统计室主任、Journal of Biopharmaceutical Statistics副总编、Lancet杂志统计学顾问王多劳教授带来讲座。王多劳教授介绍了常见的基础统计学、高级统计学在临床试验中适用的设计与方法,并重点介绍了Win Ratio统计法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讲座内容反响十分热烈,许多老师和同学们就目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统计学相关疑难问题提问并展开讨论,多位临床医学专家参与讨论。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临床医学与统计学的跨学科交流,提升医学研究中的科学性和数据驱动决策能力,为医学科研与管理提供方法学支持。专委会今后也会邀请国内外各领域、各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临床医学研究的科学创新与成果转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 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沈阳巡讲活动成功举办         6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辽宁省科协、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辽河奔腾处 精神永流传——与科学家的时空对话:探索・坚守・传承”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巡讲活动在沈阳举行。        活动邀请黄旭华、于敏、黄大年、苏步青等4位科学家的后人或同事组成报告团,报告团成员以亲属或同事视角讲述科学家故事:黄旭华之女黄峻揭秘核潜艇之父隐姓埋名30年的历程,于敏之子于辛回顾“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奉献,黄大年的同事任波讲述其放弃海外条件回国攻坚的事迹,苏步青的孙子苏泉分享“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的教育兴国之路。活动通过互动问答、案例解析等形式让科学家精神具象化,聆听报告的学生和科技辅导员深受感动,表示要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活动由辽宁省科技馆、沈阳市科协、教育局等单位承办,沈阳科学宫协办,覆盖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2所高校及辽宁省实验学校、康平县高级中学、法库县高级中学等10所中学,惠及师生5000余人。下一步,辽宁省科协将深入开展“科技助苗行动”,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厚植沃土。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足’下有爱,青春飞扬”爱足日义诊活动 5月29日,正值“全球爱足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创面修复支队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外科、创面修复中心杨立民团队,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门诊举办了“‘足’下有爱,青春飞扬”爱足日义诊活动。临近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还特别联合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李静团队为青少年儿童做健康宣教。 活动现场,由杨立民领衔的专家团队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诊疗服务。通过专业足底压力检测、慢性疼痛治疗贴膏免费发放、个性化诊疗方案制定等多项惠民举措,累计服务群众80余人次。医护人员还就足踝疾病预防、创面护理等知识为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科普宣教,获得广泛好评。本次活动得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充分展现了医疗科技工作者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宗旨。 作为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创面修复支队负责人,杨立民表示:“随着足踝疾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早期干预和科普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持续开展此类公益活动,用专业医疗服务守护群众足部健康。”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丹东市科协举办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主场活动 5月29日,丹东市科协举办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丹东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永熙,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琳,丹东市政协副主席唐亮,丹东市政府副秘书长丁文正出席活动。活动由丹东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鞠丽娜主持。丹东市科协兼职副主席、常委、委员,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责任单位的分管领导,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共计240余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丹东市科协传达了市委、市政府致全市科技工作者一封信的主要内容。与会领导为“丹东科普大讲堂”2024年度授课专家颁发证书,为丹东市决策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颁发聘书,入库专家代表、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臧克作了表态发言。与会领导为获评辽宁省产才融合平台项目5家单位颁发奖励。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视频寄语丹东市科技工作者。专场报告中,邀请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工程师作“防患未‘燃’——科协在行动”专题辅导报告,增强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消防意识,落实消防责任,提升消防本领。 2025年丹东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持续至6月中旬,全市将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技展览、交流座谈、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和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系列服务活动96场(次),团结引领全市科技工作者为决战决胜新突破汇聚力量。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传播科学精神 播撒科学种子——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科普基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 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抚顺市雷锋中学组织50余名学生前往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科普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开启科学探索之旅。 活动中,学生们参观了理学院趣味物理实验室和大型分析测试仪器教育科研科普基地特色科普场所,为青少年学生搭建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科学、感受科学魅力的平台。理学院趣味物理实验室展示了集趣味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物理实验,如神奇的电磁感应、奇妙的光学现象、有趣的力学原理等。学生们动手操作实验装置,观察物理现象的发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背后的奥秘。通过实验体验,激发青少年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大型分析测试仪器教育科研科普基地拥有多种高端精密分析测试仪器,如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40余台。这些仪器在材料科学、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物展示、原理讲解和操作演示,让参观学生了解这些大型仪器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科研价值,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 学校科普基地的开放,不仅丰富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生活,也为学校与社会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定期开展科普活动,持续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贡献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热爱科学,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在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开展 5月30日,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辽宁省科协主办,丹东市科协、凤城市科协、凤城市大梨树村共同承办的“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精神巡展”在凤城市大梨树村七彩田园现代农业展示馆开展。 本次展览在丹东市科协积极争取下落户丹东,是全省仅设的五个展区之一。展览精选“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分为“党对科技界的领导”“高攀精神火炬 矢志接力奋斗”“开放合作 走向复兴”三个部分,包括邓稼先、郭永怀、于敏、袁隆平等190余位著名科学家的藏品资料图片和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等珍贵图片资料400余张,生动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勇攀高峰,以及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精神风貌。凤城市大梨树村作为辽宁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培育计划项目单位和丹东市科普教育基地单位,始终坚持“一基地多维度”全景式育人体系要求,将科普教育与红色文化、生态农业深度融合。承办此次展览,高度契合中国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要求。 展览自5月30日起,至8月30日结束。让我们一起感受科学魄力、汲取奋进力量,持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丹东市院士科普站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 5月27日,为迎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到来,丹东市高冠蓝莓“院士科普站”负责人高建华走进振兴区汤池镇集贤村,为全村40余户种植户开展“科技赋能蓝莓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专题科普培训,为当地蓝莓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培训中,高建华结合集贤村蓝莓种植实际情况,向种植户详细介绍了全国蓝莓产业发展形势,深入剖析当前蓝莓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帮助果农明晰现状成因,挖掘本地蓝莓产业优势,展望发展前景。针对种植户在技术层面的迫切需求,高建华着重讲解了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生态蓝莓种植等关键技术要点,内容贴合实际生产,为种植户提供了实用技术指导。为使培训更有针对性,高建华深入到基质蓝莓种植基地,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围绕基质蓝莓生产技术措施、关键控制点,以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深入探讨,切实解决种植户实际难题。 此次“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场培训,为汤池镇集贤村种植户带来了科学的蓝莓种植技术与实用建议,对优化当地种植模式、提升种植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高冠蓝莓院士科普站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当地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