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术
  • 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与香港工程师学会机械、轮机、造船及化工分部签署合作备忘录 9月17日,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与香港工程师学会机械、轮机、造船及化工分部在大连举行合作座谈会。香港工程师学会相关分部主席刘伟健率13人专家代表团出席,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琳致辞。 刘琳欢迎代表团到访,并介绍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在船用推进器、阀门产品、船舶工程承制及造船运营服务等领域的业务与规划。刘伟健介绍香港工程师学会情况,该学会约有 3000 名会员,长期开展学术论坛、行业标准制定、技术普及、人才引进与职称评定等工作。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毕坚裔、首席顾问戴淮波分别介绍了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发展及大连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现状,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部部长周雪分享船用阀门技术研发与应用。与会人员就职称评定互认、特质螺旋桨技术、阀门产品推广深入探讨交流。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与香港工程师学会机械、轮机、造船及化工分部达成共识,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未来将交换会议信息、共享学报论文集,鼓励会员发表论文,共享海事领域动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会后双方互赠香港工程师学会徽章与《2024 中国大连国际海事论坛论文集》作为纪念品,此举标志合作新阶段。当日下午,学会陪同代表团访问副理事长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学院院长张洪朋、党委书记吴桂涛等参加活动,此次访问为辽港两地船舶工程领域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 智汇低碳新引擎 共筑船舶强国梦 ——2025年船配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暨科研诚信培训班在大连举办  9月19日,由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 “2025 年船配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暨科研诚信典型经验学习培训班”,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办。此次活动是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海洋商贸博览会重要组成部分,以 “智汇低碳新引擎,智造船配新未来” 为主题,百余位船舶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参会。 论坛由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林叶锦主持。他指出,船舶配套产业关乎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举办 “一坛一班” 是落实 “海洋强国” 战略、推动辽宁船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强化科研诚信,构建健康产业生态。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曹博博士作《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形势与展望》报告,为我国船配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参考;科研诚信建设环节,大连海事大学杨国刚教授呼吁共建风清气正科研环境。产业与技术交流中,多家企业及银行代表分享船舶动力低碳转型、绿色内装新材料研发、船舶海工企业金融服务方案等内容;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还进行了区域发展推介。交流互动环节,代表围绕船配技术瓶颈等议题深入探讨。会议期间,学会秘书长毕坚裔为2024 年度新入会单位授牌。 本次活动为船配产业创新与科研诚信建设提供高端平台,将助力辽宁乃至全国船舶工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 辽宁省园艺学会联合主办东北四省区园艺学会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 8月24-26日,由黑龙江省园艺学会、吉林省园艺学会、辽宁省园艺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园艺学会联合主办的“东北四省区园艺学会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东北四省区园艺学会的130余名会员参会。本次会议以“协同创新,寒地特色——共筑寒地园艺发展新格局”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园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促进寒地园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辽宁省园艺学会展示了本省的最新科研与实践成果。多名来自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通过学术报告展示各自领域的科研成果,一系列来自辽宁的“科技良方”为破解区域共性问题提供了“辽宁模式”和“辽宁经验”,引发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充分彰显辽宁园艺科研的深厚实力与创新活力。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主动作为,提升了辽宁省园艺学会的影响力,有效促进了辽宁科技资源与黑、吉、蒙三省区的广阔土地资源、特色产业需求相对接。 展望未来,辽宁省园艺学会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保障区域“菜篮子”、“果盘子”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 大连——舟山船舶与海工产业对接交流活动收官 6月9日至13日,由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等主办的 “大连——舟山船舶与海工产业对接交流活动” 在舟山举办。来自大连的30余位船舶与海工产业企业代表,通过“标杆船企考察+产业对接会+高端行业论坛” 三维联动,为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连代表团先后走访舟山市龙山船厂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舟山市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4家标杆船企,并参访舟山大威船舶服务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舟山分院。在考察中,代表团学习精益管理模式、调研数字化运维平台,并参观绿色修船工艺与智能生产线,高校实验室展示的激光熔覆修复技术,也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新思路。​6 月11日,大连——舟山船舶与海工产业对接交流会召开,大连、舟山等地近 70 名行业代表围绕技术创新、市场共享等议题展开探讨。会上,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与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多个意向合作项目完成签约,标志着两地产业合作迈出关键一步。活动期间,大连代表团还参与第十届浙江船舶产业协同发展论坛,拓宽产业发展视野。​ 此次活动得到多方支持,成功搭建企业深度交流平台。通过实地考察与理论研讨结合,既助力大连企业学习舟山技术优势与管理经验,也为舟山企业开拓了北方市场。未来,两地将深化合作,共绘船舶海工产业协同发展新蓝图。
  • 辽宁省科协省级学会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推动科技社团改革创新,6月25日,由省科协主办、省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省级学会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第二期)在辽宁工会大厦成功举办。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60余人参加研讨班。 本次研讨班以“提升科技社团科技成果评价及团体标准制定水平”为主题,旨在健全科技社团管理制度,提升省级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和团体标准制定等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评价方法、产业化实践及团体标准编写要点作主题报告,围绕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构建、团体标准案例解析等作专题报告。针对如何发挥科技社团组织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对科技社团开展相关工作的运行机制、实施路径、经验交流和问题思考进行了解析。 此次研讨班的举办,为省级学会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提升科技社团在科技成果评价及团体标准制定方面的水平,更好地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二届北方新能源船舶发展研讨会在大连举办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北方新能源船舶发展成为绿色航运关键动力。5月22-23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黑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方新能源船舶发展研讨会于大连海事大学举办,近200位业内人士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本届研讨会以“数智赋能 船拓绿途”为主题,多位领导致辞指明行业方向。会上,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醇氢动力公司与大连现代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技术方+制造方”协同新模式。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实验室主任隆武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助理梅荣兵等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低碳排放发动机燃烧技术及应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趋势下的绿色船舶研发等关键议题,分享前沿成果与创新思路。圆桌论坛环节,多位嘉宾围绕“新能源船舶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热烈讨论,从技术、政策、市场等维度提出宝贵建议。 临近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研讨会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专家的技术分享展现创新实践,圆桌论坛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促进产学研融合,增强科技工作者使命感,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此次会议推动北方新能源船舶产业升级,助力绿色航运发展。下一步,行业将深化合作,攻克技术难题,拓展应用场景,为实现 “双碳” 目标持续发力。
  • 省科协到朝阳市开展调研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3月18日至19日,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冯文胜到朝阳市,就科技服务企业提质增效、科普教育基地和场馆建设、高校科协创新发展等开展实地调研。 在北票市南八家子乡红村,冯文胜书记出席了省科协“科技社团助企新突破专家行(北票站)”培训活动,并现场考察该村动植物保护科普宣传工作。在辽宁一诺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朝阳市宏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冯书记详细了解了省级学会服务站精准对接专家资源,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转型升级。在北票市科技馆,冯书记详细了解了科技馆的布展、使用、维护及队伍建设等情况,并对科普活动开展、科普展品提升、科普研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等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 在蒙古营镇跃进村,冯书记对番茄科技小院专家推广的“日光温室蔬菜轻简化生产技术”进行了考察,与派驻小院的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深切交流,详细询问服务基层工作情况,并希望朝阳市和北票市科协做好派驻学生的服务保障工作。 在朝阳市1958科学乐园,冯书记对朝阳市整合资源、建设“科普+文旅”的新型科技馆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加强科技馆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打造“科技助苗”活动场景平台等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在朝阳师范学院,冯书记实地参观了学院校史馆、自然陈列馆,详细了解学院科协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科研科普、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并表示支持朝阳师范学院承办第22届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共同推动朝阳市科普教育事业和“科技助苗”活动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下一步,省科协继续聚焦县域经济发展、重点产业振兴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通过在县区建“科技110”服务站、在企业建学会服务站、在合作社建科技小院等平台,为所在地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实现精准对接科技服务;持续推进科普基地和科技场馆建设工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 【学习贯彻总书记辽宁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省科协开展“科技助企新突破专家行”(振兴区站)科技服务活动 3月6日,根据丹东市科协提出的产业技术需求,省科协组织带领省电工技术学会、药学会、工程热化学学会、策划学会、民营科技企业协会、技术经理人协会等6家省级学会的专家,开展“科技助企新突破专家行”(丹东市振兴区站)活动。 专家们分别到丹东明珠特种树脂有限公司、丹东欣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华隆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申和新能源有限公司、丹东市天茂气体有限公司、丹东康复制药厂等6家企业开展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科技服务和项目对接活动。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和深入探讨。针对企业提出的电气控制器不稳定、提升配电产品附加值、树脂粒径超标、气体安全存储系统优化、乳果糖溶剂的灭菌工艺提升、湿疹涂剂和抗菌身体乳新品研发等重点、难题问题,专家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指导和规划发展建议,并表示愿意与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建立实训基地,为企业引才引智。 该活动是省科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实施“产业助力工程”的一项具体举措。下一步,省科协将充分发挥省级学会人才和创新资源优势,聚焦重点领域技术难题、重点企业发展困境,针对性提供技术服务,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共促产业创新发展。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成立人工智能化急性脑损伤研究专业委员会 2月11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人工智能化急性脑损伤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会议在沈阳召开,省内70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索急性脑损伤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人工智能赋能急诊急救领域的新篇章。 会上选举产生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及理事75名。中国医科大学智能医学学院副院长常世杰以“急诊+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为主题,阐述了医学人工智能开展的工作方向及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急诊+人工智能”更多合作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基于急性脑损伤真实世界的临床大数据,借助于人工智能创建急性脑损伤早期预警和早期救治的临床决策辅助支持系统。该系统旨在通过医工结合信息化手段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化多学科协同救治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急诊急救专科能力建设。 专委会的成立不仅标志着对过往成就的回顾与总结,更是急诊急救领域迈向未来创新与突破的崭新起点。在学会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急诊急救领域将不断涌现出新技术与新理念,为患者带来更加高效、精准的救治服务。  
  • 2024年环渤海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举行 近日,2024年环渤海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由天津造船工程学会、北京造船工程学会和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承办,来自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广东、广西、安徽、重庆、天津等地学会及天津市相关单位百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参会。 本次论坛以“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船海产业绿色智能发展”为主题,天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余建星、天津理工大学海洋能源与智能建设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宾、中国船级社天津分社高级验船师封少东、中国舰船研究院体系创新研究部业务总监石刘、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数智化推进部经理魏世海、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智能制造分公司工控安全部经理杨朝辉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研究员孟凡彬等行业专家就船海产业数字孪生、智能船舶、数字化制造等先进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作特邀报告。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要注重人才培养,打造船舶行业卓越青年科学家;要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船舶的智慧和力量。 本届论坛为环渤海湾区域船舶行业相关单位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平台,共享船舶行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经验,促进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环渤海湾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