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术
  • 辽宁省科协到营口地区开展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推广培训活动 为认真落实“双进双促”专项行动,12月6日,辽宁省科协积极组织省级学会、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到营口老边区、盖州市、鲅鱼圈区3个县(市)区开展“科技社团助企新突破专家行(老边站、盖州站、鲅鱼圈站)”活动,为当地相关部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等开展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推广专题培训3场。 本次培训由省作物学会、营口市科协主办,老边区、盖州市、鲅鱼圈区科协承办。培训采取理论技术解读、实际案例分析、现场问题解答及互动交流的方式,邀请辽宁省作物学会刘慧颖研究员、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可降解研发部研发工程师陈雷两位专家,分别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田残膜污染防控措施及法律法规、生物降解地膜科学使用等方面为与会代表作了讲解。让大家了解到使用普通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和耕地保护问题,强化可降解农膜的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怎样分辨市场上生物降解地膜的真假等。最后,授课老师为农户进行了现场答疑。 本次培训为营口地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广大农户对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认知,加快该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推进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代替传统PE地膜实用技术的步伐,为解决农业塑料“白色污染”问题,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助力。 省科协学会部、省技术转移促进会、省技术经理人协会及营口市科协、相关县区科协、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乡镇企业代表、所在地农户代表等1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营口市科协副主席胡昱主持本次会议。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肝病多学科诊疗与细胞学研究专委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在沈召开 11月2日,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肝病多学科诊疗与细胞学研究专委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二科承办的“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肝病多学科诊疗与细胞学研究专委会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丙肝消除管理培训班”在沈阳召开,来自省内的25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以“提升疑难重症肝病诊疗能力”为核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线,围绕各种类型肝病的诊疗、管理、预防及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新发传染病防控等领域热点问题,邀请辽宁省内感染、重症、影像、移植、介入、药学及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到会并作专题报告,对本领域的前沿及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交流和探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等四位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荣宽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仁彧、崔巍等多位教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吴云海教授、孙胜男教授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就当前肝病领域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专委会主任委员章志丹教授总结了专委会既往工作,并对未来工作内容进行了展望。 接下来,专委会将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手段来应对肝病的挑战,为肝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继续保持学术交流的热情和合作精神,共同推动肝病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育龄期心血管疾病女性健康教育与细胞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大会召开 11月9日至10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育龄期心血管疾病女性健康教育与细胞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大会在沈阳召开。会议围绕孕产及生殖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与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度交流,线上线下共计5200余人次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专委会主任委员、沈阳菁华医院产科主任葛静教授主持,沈阳菁华医院院长李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尚丽新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孕产期母儿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明晓教授致开幕辞。11月9日,会议聚焦妇产科领域,邀请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志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林建华教授等专家共同探讨了羊水栓塞、前置胎盘、生殖免疫等重难点问题。11月10日,会议聚焦生殖医学领域,邀请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银铎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邵小光教授及沈阳菁华医院专家团队围绕辅助生殖领域的复发性流产、卵巢功能不全、薄型子宫内膜等难点问题,结合实例,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提高试管助孕成功率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目前生殖及妇产领域医学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着诸多难点。未来,专委会将在主委葛静教授的带领下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广大同仁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妇幼保健及遗传细胞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召开 10月24日至26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妇幼保健及遗传细胞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沈阳召开,专委会全体理事以及从事妇产科、妇幼保健专业相关的医务人员2.1万余人次观看了本次会议。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来自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遗传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的产科、超声科、遗传科、生殖医学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立足产前诊断专业领域,从临床、检验及影像学三个方面进行规范系统的总结,分享临床经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交流和探讨,为临床实际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提高了辽沈地区相关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应用能力。 未来,专委会将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义诊等活动,为广大相关医疗工作者搭建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交流新经验的重要平台。
  • 2024辽宁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微创手术会议在沈阳召开 11月9日至10日,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人工智能鼻内镜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承办的“2024辽宁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微创手术会议”在沈阳召开,来自省内外相关专业的150余名医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白伟良教授主持,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莉莎致开幕辞。白伟良教授介绍了咽旁间隙肿物的多种治疗方法、微创手术病例展示及手术材料的新进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马秀岚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朱冬冬教授分别从多个维度和层面对耳科疾病、鼻部疾病作了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浩围绕全域增强感知方法和高效自主控制方法两方面内容阐述了柔性手术机器人技术及其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刘玉和教授带来了咽鼓管功能障碍临床诊疗新进展。其他来自省内外多位专家分别进行了专题演讲,内容涵盖了耳科学、鼻科学、咽喉科学、头颈外科学等多个学术领域,与会嘉宾围绕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域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步,及目前仍未解决的临床需求展开了讨论。 会议自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逐渐发展成为“多中心、全方位、专业化”的耳鼻咽喉学界盛会。会议进一步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耳鼻咽喉学科的学术发展,也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研究启发与方向。
  •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举办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 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主办,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职业教育委员会、省高校图工委信息技术应用组、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的“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在鞍山召开,来自省内各级各类图书馆的10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 开班仪式由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职业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杨凯主持。辽宁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锡钢,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图书馆馆长杜希林在开班仪式上分别致辞。培训班特邀《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主编初景利教授,延边大学图书馆馆长崔香淑教授,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图书馆副馆长邢军分别以《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夯基蓄能,向“新”而行——延边大学图书馆创新服务探索与实践》《区域协同下的辽宁省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为题进行授课。专家分别从图书馆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延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经验和辽宁省图书馆资源建设、流动服务、阅读推广、地方文献等创新服务平台应用等方面对学员开展了培训。在交流环节,参培学员分享创新经验,探讨未来各级各类图书馆间开展创新性合作的模式和机制,为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明晰了未来图书馆要在服务工作中“求新”“求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用户服务需求,改变传统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能,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社会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为辽宁振兴新突破贡献文化力量。
  • 第九届辽沪粤总工程师论坛在大连召开 10月31日,以“加快数字赋能增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第九届辽沪粤总工程师论坛在大连召开。论坛由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等承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辽沪粤三地及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船东、船厂、船配企业的专家学者共160余人参加会议。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建峰、中船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明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设计研究院院长刘传、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邹晓峰4位专家,分别就《船舶制造数字化转型若干思考》《推进造船数字化转型,释放产业数字红利》《绿色智能引领船舶制造高质量发展》《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智慧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下的数字安全管控研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享。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就船舶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船舶行业人才培养等问题与报告专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本次会议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交流平台,深化务实合作,立足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船舶产业基地,辐射全国,助推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科技进步、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 2024年新能源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召开 10月29日,由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主办,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辽宁省航海学会、大连市船舶绿色动力与高效热管理重点实验室、航运及港口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2024年新能源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相关船舶制造、航运企业以及大连海事大学相关师生5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特邀国际海事组织顾问Zabi Bazari教授以《New energy ship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and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ies》为题作为期1.5天培训报告。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燃料电池事业部技术中心主任王振、电力事业部博士殷进军,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研发部主任陈立剑,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智慧能源研究中心博士汪宗御,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崔大安、副教授王哲,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华强先后作题为“船舶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与发展”“绿色电池动力船舶技术发展及应用”“氢燃料电池船舶规范现状与思考”“氢能产业链之电解水制绿氢”“燃料电池及其在船舶应用”“液冷式锂电池散热技术研究进展”“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探索”等报告。同期,会议围绕未来船舶可行性燃料替代技术、各类燃料电池船用化及其动力系统特点、以及新能源动力谱系化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圆桌会议,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智慧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张继锋教授等嘉宾围绕主题发言并交流。与会人员和到会专家探讨了船舶低碳零碳转型方式、未来船舶燃料趋势等主题,并向相关专家汇报工作进展,听取专家的意见与建议。 本次会议是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是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等行业力量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推动航运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方向迈进的重要举措,旨在搭建一个高端、开放、务实的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船舶节能减排领域的顶尖智慧与力量,共同探讨新能源船舶技术的发展趋势,分享前沿减排技术的应用成果,为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
  • 第十六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闭幕 11月1日,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船东协会主办、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辽宁省航海学会等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闭幕。 展会面积2万多平方米,参展商500余家,观展人数5.2万人次,成交及合作意向2100余个。来自俄罗斯、伊朗、土库曼斯坦、阿联酋、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国内沿海城市、产业集群的参观采购团到展会现场与参展商进行有效对接。 展会上,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围绕“船用推进装备、船用阀门系统、船舶工程承制、船舶生产与运营服务、应用产业”等五个产业领域,重点展示了定距螺旋桨,低温阀门,阀门遥控系统,落实本质安全的新型插拔式配电箱,适用于船舶分段等各种工况的便携式焊接切割设备,可用于高效电机的铸铜转子以及大型船用铸钢件等重点产品。副理事长单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创新型硬翼风帆和LNG运输船安装平台两型新产品,重点展示了一系列高技术、高附加值明星产品,进一步强化了大连造船品牌形象。理事单位海大清能船舶(大连)有限公司展示了公司近些年在智能船舶、氢燃料动力船等方面的实际成果,如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海上交通船——“蠡湖未来”号、智能船舶氢动力总成系统、智能蓝藻船等产品,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未来,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继续发挥科技社团的资源优势,引导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资源区域集聚,加快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2024中国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发展论坛暨船配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大连举办 10月30日,2024中国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发展论坛暨船配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大连举办,国内各高校、研究所、船厂、船东、配套企业等150余名行业相关人员参加。论坛以“加快绿色智能科技创新,共育船海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科创中国”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联盟、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科技服务团、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大连市科协党组书记史明强为论坛致辞。 在报告交流环节,中国船舶设计大师、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周国平作题为《新能源船舶发展对国内配套产业技术需求研究》的主题报告;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数智化推进部副总监、正高级工程师马誉贤作《聚势向新·智领未来——船舶建造新质生产力思考》的经验分享;中国船级社业务发展处高级工程师、资深船型专家朱杰带来了《船舶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交流》的前瞻研究。在成果交流环节,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大连中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孟昭懿以《进一步夯实精益管理基础推进船舶智能制造——走符合大连中船新材料特点的创新发展之路》为题分享了船舶配套企业的发展经验和思路;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副院长魏一教授以《智能绿色船舶机电设备研发及应用》为题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市场运营部经理杨泽宇以《精度管理新工艺模式下的国产化三维测量分析软件的应用与研究》为题交流了国产化软件的应用实践之路。 本次会议为持续完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生态体系,优化“双高”船舶海工产业链,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以船舶海工制造为龙头、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区域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赋能,助力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