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学会
  • 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9月25日,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普委会”)成立大会在辽宁科学会堂顺利举行。来自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专家,科普工作者代表共120余人参会。 会上,研究会党支部书记白广申教授作普委会筹备工作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普委会筹备期间的组织架构设计、委员遴选流程、资源整合成果等关键工作,明确了普委会成立的前期基础,为后续规范运行提供了清晰指引。经大会民主选举程序,现场产生首届普委会领导机构,马乾凯教授当选主任委员,王子胜研究员等十名同志当选副主任委员。随后举行的聘书颁发仪式上,与会领导为首届普委会103位委员逐一颁发聘书。科普骨干队伍的正式组建,为接下来普委会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新当选的普委会主任马乾凯在就职发言中,明确了普委会核心工作方向与六大重点任务。 下一步,普委会将“以务实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宗旨”,深度融入辽宁省“科技助苗行动”,破解科普资源分散、优质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提升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创新后备人才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专家团莅临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指导交流 9月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兼副理事长郭建等专家组一行3人赴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开展专题调研与工作指导。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季东民、会员单位领导参会交流。此次调研旨在深化国家级学会与地方学会的协同联动,全面提升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学术创新、科技服务、人才托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座谈围绕学会发展、科技服务、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郭建秘书长充分肯定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各项工作成果,立足全国学科发展视角,为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提出了系统化指导意见:‌一是共建科普平台‌,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二是强化组织建设‌,重点推进会员发展工作;‌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拓展会员服务维度,提升会员获得感;‌四是打造特色品牌‌,培育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学术活动;‌五是深化区域协作‌,构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随后,一行人参观了学会航测技术科普教育基地,听取了无人机技术在石油勘探生产中的应用以及航模科普教育成果等方面的详细汇报。  
  • 【全国科普月】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举办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9月组织全省50余所图书馆共同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活动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开展,涵盖科技视频展播、科学家讲坛、科普书籍荐读、“‘童阅自然’少儿自然笔记作品征集”、科普宣传进学校、“以新科技筑强国梦——新质生产力科普展”六大板块。 活动内容不仅有《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100余节科普讲座,还有可供随身阅读的《人类文明的自然大历史》等电子科普图书;活动形式不仅有科普展览的线下展出,科普书籍流动车上的现场借阅,更有深入到铁岭县李千户镇催阵堡中心小学的线下互动科普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万余人参加了省图书馆学会开展的系列活动。活动的举办充分发挥了省图书馆学会的社会教育职能,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理念,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贡献了文化力量。
  • 【全国科普月】第十四届青少年数学创新系列活动启动         9月25日,2025全国科普月活动第十四届青少年数学创新系列活动在辽宁科学会堂启动,相关领域专家、教师代表200余人参加启动会。本届活动由《中国数学教育》杂志社、数学周报社等联合主办,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等单位承办。         系列活动作为“科技助苗行动”学会科普“双进”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学会“双进”科普品牌,旨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本届活动将涵盖“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中小学数学创新应用科普活动、“心中有数”数学创新应用讲解与创作活动、数学创新嘉年华等九项百余场精彩科普活动。         启动仪式中,向第十三届系列活动第一承办单位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颁发“2024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证书,对上一届参与活动的优秀科教工作者典型、提供相关志愿服务的优秀志愿者典型通报表扬,向新一届系列活动组委会核心成员颁发聘书。         沈阳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鞠楠表示,近年来,研究会充分发挥组织、人才和平台优势,广泛联络沈阳市科协等单位,在科学普及、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市科协将持续支持研究会品牌项目建设和沈阳市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建设,把更多科技人才集聚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的事业中来,共享发展新机遇,共创发展新辉煌。
  • 【全国科普月】探秘微观世界,守护生物资源——辽宁省微生物学会“科技助苗”活动启动仪式举办 9月8日,全国科普月期间,辽宁省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朝阳县科学技术协会及朝阳县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科技助苗行动”主题科普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以“探秘微观世界,守护生物资源”为主题,依托辽宁省科普基地,通过科普讲堂、科学实验室体验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成果,提升青少年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辽宁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微生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朝阳县柳城镇中心小学科技副校长郭玲玲为科普活动启动仪式致辞。 参加启动仪式的36名学生与专家老师共同参与了《生活中的微生物》和《可爱的蘑菇》两场科普讲堂,并亲身体验了实验室操作与大型真菌标本库的参观。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与互动形式,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现场气氛热烈,交流互动踊跃。 本次科普活动依托科研平台,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立体且深入的科学探索之旅。下一步,辽宁省微生物学会将继续开展更具特色的科普活动,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种质资源意识,共同保护生物资源。
  • 辽宁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支部顺利完成换届工作 8月27日,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并经中共辽宁省科协科技社团委员会批准,辽宁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支部在沈阳召开换届选举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二届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和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由隋国民、宋铁峰、于立宏、姜大光、张旭5人组成的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隋国民当选党支部书记,宋铁峰为副书记,张旭、于立宏、姜大光分别担任宣传、纪检和组织委员。 隋国民代表新一届支委会发言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政治引领,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一届委员会将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乡村振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和协会工作团队,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科普培训等服务,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助力辽宁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辽宁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协会理事长隋国民,辽宁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宋铁锋,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张旭,沈阳市大光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姜大光等31人出席会议。
  • 辽宁省园艺学会联合主办东北四省区园艺学会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 8月24-26日,由黑龙江省园艺学会、吉林省园艺学会、辽宁省园艺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园艺学会联合主办的“东北四省区园艺学会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东北四省区园艺学会的130余名会员参会。本次会议以“协同创新,寒地特色——共筑寒地园艺发展新格局”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园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促进寒地园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辽宁省园艺学会展示了本省的最新科研与实践成果。多名来自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通过学术报告展示各自领域的科研成果,一系列来自辽宁的“科技良方”为破解区域共性问题提供了“辽宁模式”和“辽宁经验”,引发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充分彰显辽宁园艺科研的深厚实力与创新活力。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主动作为,提升了辽宁省园艺学会的影响力,有效促进了辽宁科技资源与黑、吉、蒙三省区的广阔土地资源、特色产业需求相对接。 展望未来,辽宁省园艺学会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保障区域“菜篮子”、“果盘子”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 省水利学会举办水利科普视频拍摄技巧培训 8月26日,由辽宁省水利学会主办、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水利科普视频拍摄技巧培训通过知网学术大讲堂系统进行线上直播,吸引了省内外近500人进入直播间参与学习。 本次培训特邀两位行业专家,分享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中水传媒公司总经理、中国水利学会科普工委会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协工业创作专委会副秘书长李亮,以科普的意义和概念为起点,系统讲解了科普视频创作的核心方式与方法,并通过形式多样的优秀视频案例,直观展示了科普视频拍摄的创意及构思,帮助大家快速理解优质作品的创作逻辑。辽宁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洪楷鸣则结合自身多年一线采访拍摄经验,从镜头运用、画面构图、技术参数等实操角度,深入剖析了科普视频拍摄的实用技巧,为大家解决实际拍摄中的技术难题提供参考。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普视频凭借直观、生动的传播优势,已成为传递水利科学知识、提升公众水利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此次培训的举办,不仅为水利科普工作者提供了专业的拍摄技能指导,也为后续产出更多优质水利科普视频奠定坚实基础。
  • 李德仁院士、宋超智理事长来沈阳工学院作报告 共话时空智能与科技创新 8月20日,2025年辽宁测绘学术报告会在沈阳工学院举行。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和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应邀作报告。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国范,沈阳工学院董事长王兆宝、党委书记胡晓梅,南方测绘集团常务副总裁缪小林等出席,校长李康举主持。 李德仁以《论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为题,指出空天地海一体化、人工智能与天地一体化智能感知网络融合催生“时空智能学”,能精准回答“何时、何地、何变、为何、如何决策”五大问题,支撑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灾害预警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创造万亿级新质产业。他肯定沈阳工学院办学成果,鼓励其为行业输送人才。 宋超智在《在新质生产力引导下——加快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分析我国测绘地信现状与挑战,强调与移动互联、大数据、AI深度融合,打造时空大数据底座,赋能智慧交通、数字孪生城市,夯实数字经济与数字中国基础。 报告会吸引省内高校、企业代表200余人,会前嘉宾参观了沈阳工学院的沈工-南方测绘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学院。
  • 第十三届青少年数学创新营在沈阳农业大学举办 8月2日至7日,由《中国数学教育》杂志社、数学周报社、数学小灵通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沈阳农业大学、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三届青少年数学创新营在沈阳农业大学举办。 在六天的营地活动中,营员们以科普研学为纽带,在多元体验中触摸数学的温度,在协作探索中积蓄成长的力量。从非遗文化的匠心传承里,读懂传统与创新的共生密码;在“科技逐梦扬国威,纸鸢起航展宏图”航模活动中,用数学计算校准飞行轨迹,让纸飞机载着科学梦想翱翔蓝天;走进沈阳农业大学校园及部分院系,看见科技为农业赋能的无限可能。这些体验让知识从课本走向田野,让思维在实践中扎根生长。 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研究会理事长马乾凯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数学的星辰大海,永远向好奇者敞开怀抱,希望全体营员以此次营地科普研学活动为契机,不断发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铁良教授,渤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焕清教授等嘉宾及数学创新营营员、领队教师、工作人员等260余人参加了闭幕式。